生活,然后随遇而安

作者:朱瑶瑶 来源:浙江温州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时间:2013-09-06

    阅读有时要靠缘分,若是没有缘分的话,一本书放在你面前,你也不会翻动一页。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让读者透过文字了解作者,有时甚至会觉得作者就像自己多年的朋友,阅读变成了老友间在精神上的交流。

                                                                                           ——题记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博客上读到复旦女博士于娟的博文《“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惊讶于她在癌症的折磨之下,却能以如此轻松幽默、发人深省的文字将疼痛轻描淡写,心生怜惜,更是敬佩。

 

    两年前,于娟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而她的故事被媒体解读成了都市人健康的新闻话题,得出了“晚睡等于慢性自杀”等片面的结论,不禁莞尔。她拼命忍住疼痛,用坚强的意志力抵御放疗、化疗的淬炼,在网络上洋洋洒洒写下十几万字的“癌症日记”,该置于何地?

 

    一年前,拜读于娟的遗作——《此生未完成》,从头到尾一字未落地读完。时而笑,时而哭,交错的情感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相信作者已离开人世。她明明鲜活地存在着:她上窜下跳地在病房里与其他病人交谈,俨然是落入病房的青年学者;她穿着“秋菊打官司”里秋菊的衣服走着猫步,俨然是最有自信的模特儿;她强忍着疼痛,只为了做好她先生的妻子、她儿子的母亲、她父母的女儿,无处不尽力展现其乐融融、共享天伦的画面......而她真真实实地离开了,带走了亲人的思念,留予世间的是她的坚强和大爱。

 

   现如今,书桌上一直放着这本《此生未完成》,尽管已经破旧不堪,但每次整理书桌时都不愿收起。每当失落、难过甚至惘然失措时,总会从中获取一种莫名的力量。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语去描绘这本书的魅力和影响力,可堵在大脑皮层的那些真实的感受似乎像山洪,随时会迸发。

 

    记得是2012年的一天,我毫无征兆地失去了一位至亲,那时刚刚工作的我还没有能力经常给她买保健品、还没有带她去她梦寐以求的地方旅行、还没有将20多年来她给予我的爱回馈给她......她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带着我的思念走了。那一段阴暗的日子里,我一直对自己未能尽孝懊恼不已,甚至沉浸在生死相隔的悲伤中无法自拔。恰在那时,无意间阅读了于娟的遗作,她的作品竟成为化解悲伤的良药,解开心中的死结,让我慢慢地走出这段颓靡的时光,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领悟。

 

    我们总是说自己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每一天,我们都在匆忙前行,不肯放缓自己的脚步,为生计、为前途、为家庭......在精力旺盛的年华里,我们都在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倾尽一切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但这途中我们是否忽略了太多?

 

    譬如亲人。待到功成名就时,刹那间会发觉他们都老了,脸上爬满了皱纹,黑色的头发中泛着丝丝班白,我们相互陪伴的时间是一天天减少。或许,功成名就不是对父母培养的最好回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关怀才是逐渐年迈的他们最需要的。这其实很简单,无论位居高职还是处在基层,我们都可以做到的。亲情和工作相比,孰轻孰重?可当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吧。

 

    譬如健康。拥有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有什么,可是一旦失去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曾经的无知与愚昧。前段时间,很多过劳死被媒体报道,逝去的他们无非是为了工作不断加班、熬夜。这样的报道或许会引起我们一时的关注,几天后,我们的生活依旧。我们其中不少人正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一切,却以健康为代价。尚且不论值得与否,身体与工作相比,孰轻孰重?其实,仔细想想,如果我们舍弃了健康,那一切还从何谈起?

 

    命运有时就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时不时地跟我们玩下恶作剧。正当历经苦难时,我们或许会百般抱怨命运的不公。当我们战胜了一切时,我们或许会风轻云淡地一笑而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上苍给予我们的礼物,只不过有些礼物包装精美,有些礼物外表丑陋。当悉心拆开包装后,我们会发现礼物会完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所以,无论我们现在遇到的事情是好或是坏,请耐心等待,最终的结果会是好的。

 

    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活着,然后让生活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