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歪批王导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是大宋帝国临川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对“新亭对泣”故事的记载,而上文中的“王丞相”便是被晋元帝司马睿称为“吾之萧何”的王导,也是我要说的主人公。
还记得读初中时在《世说新语》里看到王导的这句话,的确挺佩服他的,这话说得绝对有水平,够慷慨悲壮!可是后来看了一些关于王导的事迹,终于看明白了,他说得这些话不仅是欺人了,而且是自欺。
其实西晋末年司马睿和王导所代表的政治集团是恐惧北伐的,他们的心情后世的宋高宗和秦桧最能够理解,“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司马睿和王导多次找借口拒绝北伐,甚至不惜借了总后勤部部长(督运令史)淳于伯的人头。
当时有一个真正想北伐的大臣叫做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便来源与他。祖逖北伐的时候,王导怕派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牵制祖逖。王导比秦桧好就好在没有直接对民族英雄下毒手,而是通过间接方法逼死民族英雄,所以没有留下民愤。
东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畸形王朝,皇权微弱到控制不了军队、左右不了政局,司马氏皇族必须和门阀士族联合执政,这个政治体系在东晋以前不曾发生,在东晋以后不再出现。而那些门阀士族则是被从中原驱逐出去的一群垃圾,王导是他们的代表,只不过王导比他们当中大多数强的是没有贪污的记载。
北来的门阀士族与原住民之间的矛盾、与流民帅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内部的矛盾导致东晋103年里内乱不断,民不聊生。而这一切都是这帮东晋开国“元勋”们妥协的产物,而王导作为东晋开国第一人在这里面的“功劳”绝对最大。
一般朝代刚开国在统治核心层还有几个有作为的人,而东晋一开始就是由便是由这些烂货组成,当然他们胡说八道的功夫在中国历史上还是赫赫有名的,美其名叫做“清谈”。王导是一个官场巨混,他关注最多的是他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东晋王朝的利益,他用亡国的方法治理国家,一味粉饰太平,结果导致国家从心脏腐烂。对那些不对他构成威胁的人,他喜欢与人为善,甚至于那些十恶不赦的人他都放过。
当时右将军郭默杀了江州刺使刘胤,于是王导便任命郭默为江州刺使,当时就有人问王导,郭默杀刺使就让他做刺使,要是他杀了宰相是不是就让他做宰相了?而且对那些叛乱然后被杀的人,王导还要给追赠,这真的让人搞不明白。
王导被司马睿称为“吾之萧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王导和司马睿是一丘之貉;而有人把王导赞作“江左夷吾”确实让人难以理解。我把王导仔细打量了一翻,发现他就是腐蚀东晋帝国的罪魁祸首,他这种官场上的“老好人”也是中国5000年来政局紊乱的源头,绝对不是中兴名臣。如果当初早点把王导踢出去,然后励精图治,那么国家还有可能复兴。
但历史书上对王导不乏好评,其实也不难理解,王导在应付官场上特别是姑息养奸绝对是个高手,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小民却视若无睹,那些记载历史的都是读书人,而在当时的环境下读书人一做官必然有恃无恐贪污,然后用小民卖儿卖女的钱挥霍,当他们饮水思源的时候必然要给王导记上一笔,而那些小民最多只能心里骂骂。而中国历史上最清廉的官员海瑞至今还留下一些在私生活上不光彩的记载其实也可以理解的,虽然子虚乌有。
“茫茫青史几英雄?半是欺天半是空。入土难辞人论罪,登龙尽可自居功。后生休望真情白,末日惟期上帝公。掩卷无言心欲死,楼头且看夕阳红”。这首诗就作结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