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周论

作者:汪冰清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4-24

    周自武王牧野伐纣,遂代殷而有天下;成康守成,赤县大治;后传数世,乃至厉王,为国人逐;宣王中兴,海内升平;不意误传幽王,政治不修,纲常扫地,以致孽胡构恶,四海分崩,朝廷播越,宗庙残毁,天子蒙尘,九鼎东迁。 

           ——序 

     周王室自东迁后便一蹶不振,而诸侯却空前强大起来,但天下感念先王们的恩德,依旧归心于王室。那时候齐恒侯想称霸,便打起了“尊王”的旗号,最终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后的几位霸主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段成就了方伯之业。 

     当时晋侯有请隧之心,楚子有问鼎之意,但在遭到王室拒绝后只能怏怏而去。虽然王室的土地没有邾吕这样的小国广,王室的军备没有曹卫这样的弱国强,然而东迁后依旧宗主天下并且持续了几百年时间,即使齐楚秦晋这样的强国也不敢加兵犯厥,难道不是因为还有那一点天子之名?当时晋智伯瑶、齐田成子、鲁季孙氏-----非无逐君之力、代君之心,但都畏惧区区一“名”字! 


 

    等到韩虔、魏斯、赵籍三人想取代自己的国君,便向周威烈王行贿,威烈王贪图财货,立马封三人为侯。可悲啊!这三人在当时来说是悖逆之贼,天子不统帅诸侯讨伐他们就已经说不过去了,现在将三人序于诸侯之列,难道不是在鼓励别人叛乱吗? 

     也许有人会说三人势力强大,即便天子不想立他们也是不可能办到的。这话太荒谬了,如果他们敢自立,又为何要向天子请示呢?倘若他们自立,四海之内必有忠义之士传檄天下共诛逆贼,而各国诸侯也会通过平叛的手段来维持风雨飘摇的统治秩序,以便于警告国内那些蠢蠢欲动的权臣,使他们不敢有非分之想。现在天子册封了他们,又有谁可以行讨呢? 

     堂堂天子可以弃名分于不顾,更何况那些在下为臣的呢?自此之后列国争相效尤:齐吕改田、黄歇代楚、郑兼于韩、宋亡于齐、楚子蚕食吴越、秦伯鲸吞巴楚------强凌弱、众暴寡,王室孤危,为秦所灭。 

     当今之世,有些人贪图蝇头小利,不惜以身试法,轻者身败名裂,重者锒铛入狱,这又何异于自掘坟墓的周威烈王呢?司马温公说过:“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所以我竭尽了自己鄙薄的见识,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对今人有所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