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平阳“文明塔”的过去与未来
平阳县平塔村背靠青山,面向平原。村区环境优美,古迹众多,地势优越,堪称为平阳小南平原的一颗龙珠。龙山坐落在村中,山由5个小山峰相连,中高头尾低,最高峰海拔45米,相对高程约为38米。头向西南,尾朝东北。村民聚居在龙山之颈。坡南塘河自北向南,经龙山西侧至龙山口部时,分成东、西两河,通向鳌江及钱仓。从村北九凰山高坡遥望,恰似两条龙须,伸向远方。九凰山东为凤山,南侧山下有学宫,现为平阳一中校址,学宫两侧有弦溪7条。故有“九凰五凤七弦溪,一龙三河八仙棋”之说。
龙山山顶建有“文明塔”,为六角七层青砖结构,底直径5米,高21米,外观挺拔,塔内原有木梯盘旋至塔顶。塔从一层开始向上收缩,形如笔,前人亦称“文笔峰”。据《(民国)平阳县志》载:此地原有两塔,建于宋乾道年间,毁于清乾隆二年(1737)。据“文明塔”塔碑载:宋至明,平阳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有“小邹鲁”之称。清乾隆后,文风日下,百余年间竟无中第者。光绪间,知县汤肇熙在乡人倡议下,建造此塔。为县城唯一的古塔,已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鳌(昆阳、鳌江)快速联系通道工程路基段落(桩号K4+540-K4+580、K4+280-K4+331)紧邻“文明塔”。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对这段路基设计过程中,为了不过度破坏龙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明塔”塔基,尽量考虑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缩减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减少挖山路段开挖量并设置挡墙加以保护。平阳县已规划在此建设龙山公园景观工程——仕途文化区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塔山范围内的广场、挡墙、驳岸、亭、桥、园路、景观及绿化等工程,占地面积42亩,总投资950万元。相信有各级政府关心和保护,龙山“文明塔”的未来将更加美丽壮观。
(昆鳌快速联系通道工程龙山“文明塔”挡墙施工中)
(昆鳌快速联系通道工程监理办 葛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