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感 悟 正 心
温州地方铁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杨玉玺
“正心”即端正心志,出自《大学》的第一章。《大学》共有十一章,第一章称之为经,后十章称之为传,是对第一章内容的阐述。南宋时期的朱熹认为,《大学》的精髓就是第一章里的三纲八目共26个字,书中的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主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详尽的论述。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里的止,是达到的意思),是指道德修养的三个层次,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中的意思是,要实现前面的三个修养目标(即三纲),就要按照后面的八个条目,循序渐进地实行。
这里的格物致知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根本方法,诚意正心是讲人修养的原则,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指做人、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是修身的结果和目的。
正心是修养的原则,“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修身养性先从正心开始,而且《大学》的第八章还从理论的高度对其重要性进行了专门论述。它对于指导我们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一个人,只有端正自身的心志,才会有正念(信念)、有了正念才会有正思维,有了正思维才有正见(注意力)、有了正见才有正语(表达方式)。
但是,现在有的人却缺乏正见(注意力)和正思维,比如看报纸,他都不看一版而是看一些其他版面,因为一版都是时政要闻。中央精神和经济信息他都不关心,但对那些负面的新闻如抢劫啊火灾啊交通事故等等则一清二楚。
有的人读书也是这样,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说,孔子讲得不对,我碰到的三个人一个是小偷,一个是流氓,还有一个是吸毒者,我怎么能向他们学习呢?但要看看《论语》里不是还有一句话吗?叫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面教材也是老师么。
再说一个事情,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向我借阅《曾国藩全书》,等他还回来的时候,我问他:怎么样,有何启发?你看他如何回答,他说你这部书是盗版的,里面有不少错别字……
首先说明一下,这部书真的是盗版的,我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当时在书摊发现这部书时就被吸引了,我想管他正版盗版,反正不影响我阅读,于是就买了。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曾国藩的奋斗史与其著作等。曾国藩被称为清中兴第一名臣,他也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的人,他在修养、治学、廉政、用人等方面都非常著名,他有两部专著,一部《冰鉴》(相书),洞悉人性,深谙察人用人之道;他的另一部书《挺经》,被李鸿章称为“精通造诣,守身用世的秘诀。”他教育他的弟弟们(5个弟弟)说,只有进德、修业靠得住;教育他的门生故吏如左宗棠、李鸿章等要“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一部十几万字的书,他居然只看出几个错别字,说明他的注意力没有放在书的内容上,而是放在书的形式上了。
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也一样,不是说人无完人么,但要看我们注意到的是他的正面还是负面。不是一代伟人毛主席也只有三七开吗?但不管是三七开还是四六开,都不能抹杀他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对建立新中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的!我经常说,不同的历史人物各有其不同的历史作用,不要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一个人,也不要忽视别人的优点而注意他的缺点,更不要刻意放大别人的缺点。
但有的人就喜欢挑别人毛病,这种人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古时候就有的,如我们初中时读过的那个楚人卖矛盾的故事……我以前也受了老师的误导,认为那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是可笑的,而那个挑毛病的人是聪明的。但以我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我则认为,那个卖矛、盾的人为了推销不同的产品而打出不同的广告语是无可厚非的,而那个挑毛病的人则是无聊的,如果他不用自己的聪明去挑别人的毛病,而是把智慧放到发明创造上,说不定他已经发明了火枪和大炮,这样,我们国家就早别人几千年拥有枪炮了,更不用在近代遭受列强的侵略!
这些例子我还可以举很多,比如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如果我们都从负面去看问题,唐僧也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他一没有孙悟空的通天本事,二没有白龙马的不疲脚力;既没有辨精识怪火眼金睛,也没有降妖除魔的护身手段。遇到问题就念阿弥陀佛,碰到妖怪就叫悟空救我,简直是西去路上的累赘。但是从正面去看呢,唐僧他不仅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而且还有百折不挠进取精神和不取真经誓不回朝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此外还有非常强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而且还懂管理、会用人。他让具有通天本事孙悟空去降妖除魔并兼任天上地下的通讯员,让老实本分的沙僧来看管行李,让诙谐幽默猪八戒来陪自己逗乐解闷……
跟同事相处也一样,有的人喜欢说别人这个他不懂,那个他不行,如果用正思维来考虑问题话,那么别人的不足,不正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么?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因此,评论一个人一要客观、二要全面,三要用发展的眼光,因为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进步和提高的。不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上面这些例子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如果能端正心志,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树立正心、正见、正语,对创建和谐企业、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