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黄鱼头上小石头有什么用
大年初二,和往年一样到丈母娘家拜年。丈母娘家新年酒还是按惯例,丈母娘和大家帮忙前后张罗,由大姨子掌勺。和马克思家三个女儿一样,丈母娘也是三个女儿,但三个女儿惟独大姨子会烧的一手好菜,这得益于早年岳父母在机关工作忙,大女儿懂事早,帮忙熟悉料理家务所致。近年来,经常应酬到酒店吃饭,凭着烹饪的敏感,碰到新菜就寻思熟记着回家学着做,随着时间积累,她烧的菜就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可以说是“自学成材”了,别说,一般人是请不到这样真正意义上的“私家菜”大厨的。娘家新年酒,那可是另当别论,讨老太太欢心,来还来不及啊,自然新年酒大厨的位置就非她莫属了。这不,今年新菜推出的“甜烧大鮸鱼头”,大家吃得是津津有味。
平时各自工作、学习繁忙,难得相聚,酒桌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大家欢声笑语,酒过几巡,一条黄灿灿葱油野生黄鱼端了上来。据说,现在野生黄鱼卖到1000多元一斤,这可是丈母娘特留在今天端出的大菜。其实,我是“胃好,吃嘛、嘛香”,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不出味道来,品不出味道,也就不计较什么“南麂深水养殖” 和“野生黄鱼”的,何况这么一条野生黄鱼,一夹就是百八十的,也不大好意思下箸“动粗口”。
这黄鱼皮色泽光亮滑溜溜的,鱼肉纤维素好,真鲜! 鱼好,加上大姨子火候、时间把握的好,大家吃了齐声称赞、叫好。刚才话题还是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好!好!!”和“伸左手是上水,伸右手是闭嘴,翘左脚是揉腿,翘右脚是亲嘴”的春节晚会小品节目,一下子转到黄鱼上了。从鱼鳔的作用和60年代末用敲黄鱼的方法滥捕黄鱼,黄鱼几分一斤,家家户户炒黄鱼鱼松,吃黄鱼吃到腻的程度,当时是吃爽,可不知道日后会到无鱼可吃的后果,几十年前我们无知说的“社会主义不存在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特有产物”观点,到现在保护环境及温瑞塘河治理,老实说,我们国家这几年都在吸收学习积累经验,从非典防范、印度洋海啸等事件到各类应急预案措施出台,各方面日益完善和提高,这正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创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体现。
大道理也说,小话题也讲,这就是生活!话题还是集中到黄鱼头上两颗小石头有什么用?“这可能没有作用的!”“不!鱼身上每个部位一般都有作用的。”就象鱼鳔上升或下沉作用,大家一般都知道,而这石头作用,众人说法不一。惑而不解还是惑,何况桌上还有学生,端正学风最重要!再者马上知晓可以提高酒桌气氛,我寻思我不是有现成的水产研究专家吗,马上掏出手机给手持“工程师、经济师、翻译师”三证的同事陈兄请教。陈兄他是行家,更是一位“复合型”人才,平常酒桌上他就能把鱼和虾分辨出雌雄,我是相信他会给我撑“场面”的。“新年好!”寒暄一句就切入正题,“黄鱼头上小石头有什么用?”“哦,这小石头叫鱼耳,它能起到传达声波和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告诉你了,这咨询费还是要的啊。”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当然值钱了,“好,好,谢谢!”
在家里吃,老人们特别高兴,菜热,话题多气氛好,热闹,且增进亲近感,也更符合当前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和谐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