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之窗
狠刹“四风”须用“五面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照镜子是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前提和基础。用什么镜子照、照什么、怎么照、谁来照,关乎能否真正查找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关乎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笔者认为,狠刹“四风”须用“五面镜”。
用“平面镜”端详“容貌”。平面镜就是我们居家过日子经常照的镜子,没有屈光度。用这个镜照脸庞,有无污垢、雀斑,一目了然;用这个镜照身材,高矮胖瘦,一览无余。党员干部以党章为镜面,经常照一照自己,便于看清有哪些不足和差距,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党员干部“吾日三省吾身”,就会少一点懒散、多一点勤勉,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沉静,少一点专权、多一点民主,少一点桀骜、多一点卑谦,避免许多缺点和失误。用平面镜照自己时,距离要适中,角度要适宜,既要防止把自己看得过高、过大、过美,近乎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又要防止把自己看得太矮、太小、太丑,近乎一无是处,丧失信心。任何神化、妖魔化式照镜子,都是不足取的。
用“显微镜”辨析“斑点”。 这些年来,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的问题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党员干部也是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为奇。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坦诚地承认问题,不回避问题,才能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宣战。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列举的“四风”方面存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胆“揭疤亮丑”,逐条逐项进行对照检查。查摆问题要丁是丁、卯是卯,要具体、实在、一针见血,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
用“反光镜”查找“差距”。反光镜就是用来反射光线的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服务对象,党员干部表现怎么样,问题查摆准不准,群众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真正弄清楚群众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必须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群众,尤其是要深入日常工作服务范围内的人民群众。要采取召开座谈交流、个别恳谈、上门问询、书面调查等多种形式,真心实意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鼓励群众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想方设法让群众指缺点、提意见、挑毛病。党员干部要以虚怀若谷、闻过则喜的胸襟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敞开心扉开门纳谏,受得了批评,容得下质疑,努力把问题找准找透找全。
用“透视镜”洞察“症结”。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四风”表现五花八门,究其思想根源,大多是世界观上的模糊、人生观上的迷失、价值观上的错位,是“总开关”出了故障。“总开关”的原因不查明、故障不排除,解决“四风”也是扬汤止沸,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党员干部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陋习、毛病,要勇于举起“透视镜”,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全面彻底地扫视。比如,爱“造声势”者,说过代表做过,实际上就是弄虚作假,其本质就是搞形式主义;比如,爱做“老好人”者,实际上是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怕丢“乌纱帽”,其本质就是崇尚官僚主义。只有“拨开迷雾见真相”,找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症结”,才能把准脉搏、对症下药,进而药到病除。
用“望远镜”看清“路径”。高度决定态度,眼界决定思路。领导干部的高度和眼界,既是一个水平问题,也是一个立场和工作标准问题。“四风”在党内由来已久,已成为我党的痼疾顽症恶瘤。根治此病,不仅要有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英雄气概,更需要明辨是非、登高望远的理论指导。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望远镜”,观察国内外、党内外大势,深刻理解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深刻认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深刻思考树立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点的基本思路,从而为更好地“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打下基础,明确整改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