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群众要“身入”更要“心入”

作者:辽宁日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6-28

    领导干部融入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实实在在融入群众,俯下身子、沉下心去,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切实做到动真情、解难事、求实效。

 

  动真情,用宗旨意识严要求。

 

  融入群众要“心入”,首要在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一要心中装着群众,树立群众观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面装着群众,和群众心相连;感情上亲近群众,和群众情相通。要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去对待、去重视、去解决。要对照群众生活,反思工作责任;对照群众信任,反思工作作风;对照群众期盼,反思工作成效,时时刻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二要作风贴近群众,强化公仆意识。干部作风事关党风、政风,体现的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要融入群众就要放下“官架子”,把自己当成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甘当人民公仆。在与群众交往中,要不怕“掉架子”,不怕“丢面子”,不怕“碰钉子”。要站在群众立场想事,服从群众需求谋事,维护群众利益办事。要学会讲群众乐意听、听得懂、能管用的“土话”,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三要工作依靠群众,甘当群众的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是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也体现一名领导干部的境界和胸怀。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拜人民为师,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向群众学习,才能把群众作为丰富自身提高自我的力量之源,及时总结完善群众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经验新做法,用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难事,用惠民成果来检验。

 

 

  融入群众要“心入”,关键在于真正为群众解难事。要通过倾听群众呼声,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切实的惠民成果来检验是否真正融入群众。

  一要深入群众倾听呼声。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了解社情民意、衡量为政得失的有效途径。今年是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在深入基层时要直接联系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对他们的意见要听得着、听得真、听得进、听得全,要从群众的呼声中听出责任和义务,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诉求,找出改进工作的方向;从群众的呼声中听出目标和动力,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从群众的呼声中听出鞭策和警戒,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二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是检验一名干部素质和本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中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解答,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性。三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领导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要做到“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牢牢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 “牛鼻子”,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政绩,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高追求,认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做到在动机上主动而不消极,在内容上求实而不求名,在行动上扎实而不浮躁,在结果上让人民满意而不自我满足。要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眼下能够办好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困难群众想出路、上项目,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让群众觉得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求实效,用长效机制作保障。

 

  融入群众要“心入”,必须以健全制度作保障。领导干部融入群众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要明确责任,加强考评,避免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确保领导干部融入群众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要建立责任机制。明确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对象和责任,结成帮扶对子,公开帮扶承诺,对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任务、目标、时效等作出刚性要求,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积极探索开展领导领衔、专项治理、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破解难题方式。二要建立考评机制。要加大对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考核力度,以困难解决没解决、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建立自下而上的评价体系,把群众评价、社会评价与组织评价、自我评价有机结合,力争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三要建立奖惩机制,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评先选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重点提拔使用那些联系群众有感情、帮助群众有能力、服务群众有成效的领导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以服务群众政绩论奖惩,以服务群众成果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