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创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作者:今日浙江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5-08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事业单位人员招考,把面试组的7名考官中定向招录单位的考官由原来的3人减少为1人,其他6名面试考官均要经过三轮随机抽签确定。这样一来,面试考官打人情分、开后门的几率大大降低,面试考官的廉政风险也随之降低,招考成绩的公平性、公开性明显提高。此举是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浙江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推出的风险防控措施之一。

  目前,浙江已经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具有公权力的单位全面实现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覆盖,基本形成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为抓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新机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公共权力运行进一步得到了规范。

  截至2011年底,全省3万余家单位、83万余名党员干部共查找廉政风险点130万余个,制定防控措施116万余条,建立规章制度3万多项。

  加强领导

  层层推进

  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中央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廉政风险防控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综合效果。

  省委常委会、省委惩防体系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先后组织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议和工作推进会议进行部署。省委书记赵洪祝亲自动员部署,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以廉政风险防控为突破口,不断提高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省纪委切实加强组织协调,通过召开情况分析会、工作推进会、学习论坛等形式,全程指导、全力推进。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初,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情况,纳入全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年度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由省领导带队,组成14个检查组,对10个市、18个省直单位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干部评价和任免的重要依据。各市、县(市、区)和省直单位普遍开展检查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逐级分解落实责任,推动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通过清权确权、排查风险、优化流程、公开运行、健全制度、加强预警等措施,着力推进体现市县特色、反映领域特征、具有行业特点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覆盖。

  前移关口  主动预防

  最近,在台州市椒江区政府办事大厅和党政机关科室的墙上,都挂上了“业务流程”、“风险表现”等图片,图上每个环节都写明了“经办人”、“监控人”,还有“防范措施”、“预警与追究”等。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朱瑶郎说,椒江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是以权力流程为防控对象,不仅仅着眼于单个岗位,而是紧紧扣住一项业务办理的整个过程,动态监管权力运行,让反腐工作不留死角。

  浙江各地各部门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普遍采取“程序防控、分权防控、公开防控、预警防控”等方法,前移关口,主动预防,实现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管。

  程序防控。依据规范、高效原则,优化各项工作业务流程,对每一项行政职权,明确办理主体、依据、程序、期限、监督渠道等内容,并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规范约束权力行使。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门共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0万余份。

  分权防控。根据权力制衡的要求,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切实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省财政厅针对人、财、物管理,预算编制、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重要环节,通过风险排查、权力搜索、流程再造,积极推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集体决策、授权批准、风险预警、监督管理”等五大控制,深化和拓展财政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公开防控。通过政府网站、公报、媒体等途径,全面公开办事流程、权力依据和办事结果;在建成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和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全面建立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城乡、上下联动的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公共服务体系;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项目纳入统一平台公开运作、集中监管,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公开化,规范行政审批权和自由裁量权。

  预警防控。从投诉举报、经济责任审计、案件分析、干部考察、述职述廉等方面收集廉政风险信息,分行业编制廉政风险库,分领域制定防控办法,分部门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定期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引发腐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作出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患于未然。

  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门已发出廉政风险预警2.6万多次。宁波市以发布“廉情指数”为载体,健全完善廉情预警机制,设立459个廉政风险监测点、预警直报点,组建12支廉情观察员队伍,做到“哪里有公权力,哪里就有监督;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预警”。

  建章立制  长效管控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衢州市柯城区原沟溪乡干部徐某感慨说,“以前对自己要求不严,以致犯了错误。参加区纪委组织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让自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向党组织交代了违纪问题。”他还说,要不是这样,自己将会越陷越深。这是该区建立“干部廉情百宝箱”制度进行个体管控,定期“体检”查风险,运用“积分”制管理办法,实时化解廉政风险工作取得具体成效之一。

  浙江各地各部门把建立健全制度贯穿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过程。

  针对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党员领导干部家庭从业行为多样化的实际,省委出台《浙江省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经商办企业、在经济实体兼职取酬、配偶子女从业行为等9个方面重点防控的廉政风险。丽水市推行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基建工程等“七个不直接分管”权力制衡制度。嘉善县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立健全以阳光决策、阳光人事、阳光工程、阳光支出为重点内容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针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易出廉政风险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规范和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产权交易等制度,推动预防腐败机制建设。杭州市出台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内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审议制度、中介机构比选委托制度、项目合同监督管理制度等,防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的廉政风险。湖州市对政府投资建设163个项目派驻19个廉政监察组,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专项督查。

  突出重点环节,强化对权力行使关键节点廉政风险防控。金华市出台财政性资金存放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公务卡制度改革等制度,规范财政性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省教育厅围绕规范高校领导班子决策、财务管理、招生录取等环节,出台578个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的配套规定。

  注重结合  突出重点

  虞寄达是宁波市江北区发改局工程师,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区重大工程项目制度审计小组审计员。日前,他与来自纪检、建设、财政、安监等部门的多名审计员,共同进驻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项目指挥部,作为“独立第三方”,负责监督整个项目的制度审计过程。

  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余成国说,加强对重大项目保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前纠正和防范工程项目中的廉政风险,是重大项目制度审计的目的,避免在项目决策、土地审批出让、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施工等环节中出现问题,诱发腐败。

  浙江把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作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

  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省检察院、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等省直单位针对正在实施的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的“三个千亿”工程,加强风险防控,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全省92%的县(市、区)完成内部行政许可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深化财政、干部人事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省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48个部门预算全面公开,全省85个市、县(市、区)、7604家预算单位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

  与廉政教育相结合。各地各部门通过宣传发动、座谈讨论、案例剖析等形式,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工作。据统计,全省共组织举办廉政风险教育3万多场次,编写廉政教案40606个。

  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省直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实现联网监察,实时监控廉政风险。绍兴市形成了“网络化实时监控、点线面立体防控”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