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
立功竞赛·比进度 | 苍泰高速10标项目大安隧道进口右洞顺利进洞
经过精心筹备与艰苦奋战,6月25日,苍泰高速10标项目大安隧道进口右洞顺利进洞,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该隧道工程建设迈入新阶段,也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形地质“拦路虎”横亘前路。大安隧道右洞全长1053米的掘进之路,自起点便挑战重重。隧址区坐落于地势起伏剧烈的低山丘陵地带,斜坡坡度介于20°-50°之间,地面最高海拔约846米,最大埋深达188米。进洞口更是面临着险峻的环境,由历史采石活动形成的人工陡坡,高度达30-35米,坡度约50°-60°,坡体岩层破碎,局部存在严重的坍塌隐患;松散的覆盖层与稳定性极差的强风化凝灰质砂砾岩,构成了随时可能坍塌的“地质陷阱”,极大增加了进洞施工的难度与风险。
面对复杂的施工条件,项目团队始终秉持“技术先行、安全为本”的理念,通过多方面的精心谋划与周密部署,全力保障进洞施工顺利开展。
多维攻坚破解困局,制定科学施工方案
项目部联合苍泰公司、监理单位,邀请行业专家团队多次开展技术研讨会议,结合隧道实际地质勘察资料,经过反复论证与优化,针对复杂地质“量体裁衣”,制定出“早进晚出”的科学策略。在进洞施工前,采用超前大管棚技术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处理;洞口土方开挖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并提前施作套拱及管棚支护,有效提升围岩稳定性,降低开挖风险。在洞口边仰坡及明洞开挖过程中,严格执行分层分段、边挖边支的作业流程,对于局部陡坡地带,采用人工开挖方式确保施工精度;石方边坡施工采用光面爆破钻爆法,并运用毫秒微差线型爆破技术,精确控制爆破范围与力度,避免对周边地质造成二次破坏。每完成一段开挖作业,即刻对坡面进行封闭防护,防止因长时间暴露引发坡面坍塌等安全问题。
构建严密体系,严格把控安全质量
项目团队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质量管控体系,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到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从材料进场的严苛检验到施工工艺过程控制,责任链条环环相扣。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边坡位移、沉降等关键指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实行“一工序一交底”制度,确保每位作业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洞口截水沟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强化防渗性能,有效防范雨季积水对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组织开展隧道有限空间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切实保障施工安全与风险可控。
加强多方协作,实现高效资源调配
面对狭窄作业面与复杂地形的双重制约,项目团队上演了一场高效资源调配的“攻坚协奏曲”。项目团队积极与属地政府、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科学规划施工便道建设,其中,施工便道全长约520米,在省道331处开设出入口,并合理设置宽度不小于6.5米的错车道,保障施工车辆安全顺畅通行。在人力物力保障上,机械与人工的“黄金搭档”成为破局关键,针对陡坡地带作业面狭窄的难题,采用“机械+人工”协同作业模式,挖掘机与凿岩机在陡坡上开辟作业面,工人手持工具进行精细化修整,有效攻克施工难题。
大安隧道进口右洞的顺利进洞,是项目团队集体智慧与辛勤付出的成果。自项目进场以来,党员突击队的红旗始终飘扬在攻坚一线,青年突击队的身影穿梭于风雨之中,战胜了雨季施工、征地协调等“拦路虎”,更以卓越的工程品质赢得多方赞誉。苍泰高速10标建设者们将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情,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科学的方法推进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为泰顺交通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