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至文成高速公路项目(文成段)安全隐患AI智能识别系统实现重大突破

作者: 来源:文青公司 时间:2025-09-0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兴安”战略部署,青田至文成高速公路项目(文成段)率先研发并成功应用安全隐患AI智能识别系统,于近日完成部署并投入实战化运行。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全天候、全场景、全流程的安全监管新模式,标志着文青公司在智慧工地建设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为交通建设行业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安全生产始终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据统计,2024年浙江省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占比高达56.8%,其中交通建设领域因作业环境复杂、高空作业密集,成为事故高发区,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是主要诱因。传统工地安全管理模式长期依赖人工巡检,存在人力物力投入大、监管效能受限、隐患排查不彻底、应急响应滞后等痛点,难以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需求。

在此背景下,青田至文成高速公路项目(文成段)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成功研发安全隐患AI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传统管理瓶颈,实现安全监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的根本性转变。

image.png

该系统以高清视频监控为感知终端,以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引擎,打造了“智能识别+实时预警+闭环处置”的全链条监管机制,主要实现三大创新突破:人员行为智能监管,筑牢“第一道防线”,系统搭载多维度人体特征识别模型,可精准识别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未穿着反光衣、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等违规行为,同步触发声光报警与平台推送,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端即可实时接收预警信息,确保“问题早发现、隐患早处置”。试运行期间,施工现场人员违规行为及时整改,有效遏制了习惯性违章导致的安全风险;安全设施动态监测,织密“防护网络”,针对临边防护、安全母绳等关键设施,系统采用图像比对与状态分析技术,实时监测防护栏杆完整性、安全母绳固定规范性等状态参数,一旦发现设施损坏、缺失或失效情况,立即自动抓拍并生成隐患处置工单,推动形成“监测-预警-整改-复核”的闭环管理。数据显示,系统应用后,高风险作业面安全设施保持完好,为高空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管理模式迭代升级,实现“降本增效”,通过AI技术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大大减少人力成本,隐患排查覆盖率提高,平均响应时间大幅缩短,真正实现了安全管理“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融合,为项目精细化管理注入科技动能。

为全面释放科技兴安效能,青文项目(文成段)制定系统推广计划:逐步实现项目覆盖,逐步构建“全域感知、智能分析、协同处置”的立体化安全管理体系。作为文青公司践行“智慧工地”建设的核心举措,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彰显了国企在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领域的责任担当,更为公路建设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管理方案。

下一步,文青公司将持续深化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施工工艺数字孪生等创新应用场景,力争将青田至文成高速公路项目(文成段)打造成为“安全管理智能化、隐患排查精细化、应急处置标准化”的行业示范工程,为推动交通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