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工程创新高速用地模式

作者:白炳波、李为敏 来源:浙江温州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时间:2013-06-26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以下简称“绕北二期”)项目是浙江省高速公路“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主骨架中重要的“一绕”,是七里港区、乐清市域与温州内陆腹地进行密切联系的重要通道。项目全程位于温州乐清市域,起于北白象枢纽,终于黄华枢纽,全长约13.4km,主线桥隧结构比99.3%,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km/h,工程总投资约61.71亿元(见图一)。

 

 

图一

 

 

    乐清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远景规划项目众多,土地储备资源有限,而高速公路建设因征地体量巨大,与地方存有较为突出的用地矛盾。为此,本项目在设计前期,本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主动创新用地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充分利用桥下空间,突破传统的二维道路建设理念,实现上层高速与地面道路上下共线的土地利用立体化方式。(见图二)

图二

 

    “桥下空间利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创先土地利用模式,树立节约型榜样作用。高速公路作为长距线形工程,征地规模宏大,与地方规划的争地矛盾日益突出。本项目采用“桥下空间利用模式”,两条道路并用一条道路线位,盘活了高架桥下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复合利用,为工程建设节约用地树立了良好的示范。


    二、社会总效益增加,利于地方规划发展。本项目除穿山隧道路段外,其余均为高架桥,主线桥隧结构比为99.3%,建安成本增加,但社会总效益却相对提高。一方面,土地上下层复合利用,地面道路征迁成本节省(征地节省约260亩),征迁矛盾减少;另一方面,相对路基方案,高架桥方案不会阻断道路两侧沟通,为地方远景规划的交叉道路留足下穿空间,利于地方规划发展。


    三、美化城镇景观,消除桥下消防安全隐患。乐清南部柳白片区经济发展迅速,绕北二期线位经过区域远期将发展为城镇区块。城镇高架桥下空间若未做合理利用,易形成盲流集中地或垃圾场、堆料场等,易存有消防安全隐患,并严重影响城镇景观。本项目合理规划利用桥下空间,桥下地面道路布设12m宽中央绿化带,墩柱采用V形两柱方案,桥下视野通透,绿化率高,将有效提升未来城镇景观形象。

 

    四、提高行车舒适性,减少软基维养成本。乐清地属浙南沿海,多为冲海积平原区,软土层深厚,现行高速建设中采用的软基处理方法治理效果有限,若采用路基方案,高速建成运营后易出现桥头跳车与地基沉陷等现象,行车舒适性差且软基维养成本高。现采用高架桥布设穿越软土地带,不仅提高了行车舒适性,也避免了未来高昂的软基治理维养成本。

 

    据悉,本项目已于6月21日顺利通过省发改委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组织的初步设计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