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温州过江通道力争年底开工
昨天上午,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备受市民关注的诸永高速公路温州延伸段工程(温州过江通道)的过江形式,最终采用桥梁方案,并力争年底动工开建。该工程投资19.87亿元,总工期48个月。建成后,温州通过诸永高速往返杭州分别比甬台温高速和金丽温高速近了45公里和80公里。
该工程起于诸永高速公路永嘉复合枢纽(瓯北北岙村),沿楠溪江东侧向南,由过江大桥跨瓯江至南岸,经灰桥浦东侧,上跨江滨路后落地,终点接民航路北段(东游路交叉口附近),路线全长约8.1公里。瓯江以北的北接线段按高速公路标准双向4车道设计,过江大桥按双向6车道设计。该工程已通过“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并获得了除环评专题外的规划选址、土地预审、铁路交叉等11个需省级部门审批的专项论证批复,目前环评专题已进入审批程序。
市交通局局长朱铁山说,温州市区过江交通目前仅有瓯江三桥一座城市桥梁,已趋于饱和状态。市区东片车辆往返永嘉必须通过瓯江三桥过江,比拟建的过江通道多绕行10多公里。今年底,诸永高速公路通车后,市区和永嘉来往的车辆将大增,届时瓯江三桥将难以承受巨大的过江交通压力。该工程将是诸永高速公路来市区和市区上高速公路最便捷的通道,对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发挥诸永高速公路效益、完善温州城区和外围高速公路的路网布局、促进瓯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项目是《温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中确定的温州中心城区南北向的主要交通干道的组成部分。2001年开展前期工作,经过桥隧方案多年的比选论证,终于确定为桥梁方案。朱铁山称,多年来,随着桥隧方案研究论证比选的不断深入,从建设规模、施工技术、交通组织、营运管理、工程造价等13个指标综合考虑,得出的结论表明桥梁方案远优于隧道方案。
针对项目建设可能出现的噪声问题,建设单位称已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考察南京、北京等地已建成的全封闭声屏障。建设单位拟投资7000多万元,在跨瓯江大桥南岸地段,采用全封闭声屏障、具有消声效果的路面、禁行重型车、桥南限速等隔声降噪综合措施,尽量避免给与引桥毗邻的香榭丽花园小区造成噪声污染。
为让市民全面了解过江通道工程,今起到7月24日,在位于市区学院路的温州市第十三中学校区内,设立现场接访点,由市发改、环保、规划、交通、信访等部门组成“接访团”,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听取意见并完善该方案。
过江通道三大焦点解读
昨天,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温州过江通道)的过江形式采用桥梁方案。此后,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对桥隧比选,以及规划选址、环境保护措施等焦点问题进行解读。
为什么采用桥梁而非隧道?
桥隧比选一直是本项目的一个焦点问题。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王静法说,该项目较早阶段(市发改委牵头)一直按桥梁、隧道两种方案同深度比选论证。当时,提隧道方案较多,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区老港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当时的航道通航等级的要求。到了2004年,一是诸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将导致南北向过江交通量大幅增加;二是随着我市发展瓯江口外深水港区,市区老港区已全部撤销,灰桥浦上游通航等级也由原来的3000吨降为1000吨,制约桥梁方案的因素已不存在,过江桥梁可以大幅降低建筑高度,与地面道路的连接及交通疏散比隧道方案方便得多。
2005年后,逐渐倾向于桥梁方案,但一直存在桥隧比较。2007年5月,温州瓯江过江通道工程专家咨询会议在杭州召开,专家组从桥隧两个方案的路网衔接、环境影响、运营条件、施工工艺、人文景观、工程投资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认为桥梁方案的优势比较明显,推荐桥梁方案。
“虽然过江通道项目过江形式明确为桥梁方案,但考虑到有群众对此还有不同的看法,项目建设指挥部在发改委桥隧比选的基础上,又委托设计单位,对桥隧比选方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论证,不过最终胜出的还是桥梁方案。”王静法说,设计单位将隧道方案按沉管法和盾构法两种进行论证,从建设规模、施工技术、交通组织、营运管理、工程造价等各项指标考虑,得出的结论表明桥梁方案远远优于隧道方案,隧道方案不仅施工难度大,安全性差,交通组织困难,拆迁面积大,工程造价高,而且就对周边群众生活环境影响而言,隧道方案也更加不利。如废气污染,桥梁方案可以直接在空中散发掉,而隧道方案所有废气集中在3000多米长的隧道内,只能在两头隧道口集中排放,废气浓度更高,污染更加严重。
项目选址有无更合适的线位?
过江通道项目选址有没有更合适的线位方案?市规划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郑晓东说,该项目是《温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温州中心城区南北向的主要交通干道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温州中心城区与永嘉片的交通联系,是城市市政道路功能,与沿线城市用的规划功能是相衔接的。根据总体规划,南塘大道—民航路过江通道是中心城区唯一南北贯穿的城市交通廊道,在城市规划中该位置没有其他线位可替代民航路过江通道功能。
据郑晓东透露,过江通道的选址位置在总规编制中曾做过多方案比较研究,比如车站大道等接线方案。考虑到过江通道解决都市圈组团间交通联系的特殊功能,经过论证比较,其他道路在中心城区的区位功能不利于构筑快速路通道,城市总体规划最终确定了民航路—南塘大道作为快速路通道的规划定位。
郑晓东说,根据《温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民航路跨江通道南接线工程规划研究》的研究结果,民航路机动车道布置成双向8车道能满足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的要求,且与过江通道交通负荷相当。瓯江过江交通近期利用沿线各条干道进行多点疏散,下一步按照道路规划要求尽早拓宽民航路南段道路,提高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充分发挥本段工程道路的作用。
为何花七千万造“空中隧道”?
市区香榭丽花园小区就在瓯江边上,有群众担心大桥建成了,车来车往的噪声影响正常生活,因此该项目环境影响备受群众关注。该项目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又是怎样?
市环保局副局长谢逢越说,在该项目中用于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达1亿元左右,其中,在跨瓯江大桥南岸地段采用全封闭声屏障等隔声降噪综合措施就达7000多万元。采用先进的全封闭隔声屏障作为降噪措施,在省内尚属首例,全国仅北京、南京采用过。
“针对可能出现的噪声问题,建设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南京、北京等地已建成的全封闭隔声屏障,根据现场隔声效果测试,隔声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谢逢越说,建设单位委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制了《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香榭丽花园段交通噪声影响综合咨询专题报告》,并通过了全国最具权威的声学专家的评审。
“全封闭隔声屏障形状有些像蔬菜大棚,顶部采用聚碳酸酯板透明材料,隔离噪音且不影响‘大棚’内的采光;侧面为金属吸声隔声复合板,车流经过时发出的声响将被吸收、减弱;路面也采用具备吸声降噪功能的特殊材料。”谢逢越说,除这个全封闭隔声屏障外,还将采用具有消声效果的路面、禁行重型车、桥南限速、减少坡度、桥头采用新技术(减少桥头跳车噪声)等隔声降噪综合措施,将产生的交通噪声降到最小程度,声环境能够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或维持现状。
此外,谢逢越还透露,对这个全封闭隔声屏障内的汽车尾气影响问题,按照评估报告中推荐的一种方案,拟在全封闭隔声屏障顶部设置抽风装置,将屏障内的废气外排,经大气环境预测分析,项目建成后,可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符合功能区要求。
(摘自7月22日《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