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市31个副县级领导职位公开选拔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重实在、重实干、重实绩良好导向。昨天,全市竞争性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正式启动,面向全市公开选拔20个市直机关副县级领导职位和11个县(市、区)党政副职领导职位。此次竞争性选拔目标职位数,为我市历年最多的一次。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昌荣介绍说,此次竞争性选拔是我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具体实践,用差额竞争、公开择优的办法选拔任用干部,有利于打破论资排辈,拓宽选人渠道,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科学发展执行力。
此次竞争性选拔推出的31个目标职位,既有县(市、区)党政领导职位,也有市直机关领导职位;既有党委、政府工作部门,也有人大、政协工作部门;既重视选拔专业技术型干部,又重视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分量之重堪称前所未有。此次选拔面向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省部属在温单位符合条件人员也可报名,市国资委总经济师等部分职位还面向市内非公有制企业选拔。
此次选拔将体现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重视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重视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重视盘活干部人才资源等五个导向。其中,专门推出包括市委督查室主任在内的10个市直机关副县级领导职位,定向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选拔。据悉,从乡镇(街道)党政正职提拔为市直机关副职的做法极为少见,充分体现市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努力形成“干部在一线锻炼、在一线培养、在一线选拔”导向的决心和信心。为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此次选拔专门设置了11个县(市、区)党政副职和团市委副书记职位,其中团市委副书记一职要求报名者年龄在30周岁以下,县(市、区)党政副职中9个职位要求33周岁以下,2个要求34周岁以下。
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资格条件的设置,除规定的基本要求外,还根据每个职位的实际,对报考人员的专业背景、学历、从业经历和执业资格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定。从学历要求看,此次选拔并不“唯学历”,除市委党校副校长一职要求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外,其他职位均为要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根据安排,6月4日至7日进行现场报名和资格审查,各县(市、区)符合条件的人员向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名,其余人员向市竞争性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报名。推荐报名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每位报名者只能报考一个职位。笔试将在6月13日进行,主要测试报考者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人选按照5∶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全部程序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
为使选拔方法更科学民主,此次选拔在考试、考察评价环节上实行全程量化评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并增设素质考核环节,对面试人员的基本条件进行量化考核,避免“高分低能”。同时,除试题、评委考官等严格保密外,其他环节将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据了解,我市自1994年首次以“双推双考”方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来,市委已先后6次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
市竞争性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市委决定,从6月初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竞争性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为此,记者就一些人们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市竞争性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人。
问: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是指在选人用人中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好中选优”。1994年以来,我市市一级层面开展了7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其中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6次,公开选调市直机关中层干部1次。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拔干部,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发展方向和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竞争性选拔,搭建起“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平台,有利于拓宽选人渠道,扩大用人视野,为更多的干部提供施展才华、崭露头角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打破论资排辈,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有利于形成“重实在、重实干、重实绩”的良好导向。
问: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有哪些特点?
答: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是市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和具体实践。与以往相比,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
1、选拔职位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份量之重,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推出的31个目标职位,包括20个市直机关副县级领导职位和11个县(市、区)党政副职领导职位。从职位数量看,是历次公开选拔中最多的一次。从职位分布看,既有县(市、区)党政领导职位,也有市直机关领导职位;既有党委、政府工作部门,也有人大、政协工作部门;既重视选拔专业知识型干部,又重视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2、选拔导向十分鲜明。主要体现出五个导向:一是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导向。专门拿出10个市直机关副县级领导职位,定向乡镇(街道)党政现任正职选拔。二是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导向。专门设置了11个县(市、区)党政副职和团市委副书记职位,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三是重视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的导向。这次竞争性选拔有19个目标职位的年龄条件放宽至47周岁,体现了在年龄问题上防止“一刀切”的导向,有利于调动整个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四是重视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导向。这次竞争性选拔,专门设置部分岗位定向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选拔,有利于改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五是重视盘活干部人才资源的导向。这次竞争性选拔,有部分岗位面向企事业单位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选拔,旨在打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人才交流的渠道,有利于盘活体制内外、行业内外的各类干部人才资源。
3、选拔方法更加科学民主。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加大测试实际工作能力的力度,在传统的考试考察环节基础上,增加了素质考核环节,考试、考核、考察评价全程量化。在整个选拔过程中,除试题、评委考官等必须严格保密外,其它环节都将及时向社会公开,做到全程公开,阳光操作,取信于民。
问:请介绍一下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大致安排。
答:这次竞争性选拔的目标职位、选拔范围、资格条件等在《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温州党建网等媒体和网络上进行公告。根据安排,整项工作从6月上旬开始至7月下旬基本结束。具体分八个步骤进行:一是宣传发动。二是推荐报名和资格审查。三是笔试。四是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照5∶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五是素质考核。对面试人员的基本条件进行量化考核。六是组织考察。根据笔试、面试、素质考核成绩,按照3∶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人选。按照目标职位组成考察组,对考察人选进行全面考察。七是讨论决定。根据考试考核成绩和考察情况决定任用人选。任用的领导干部实行1年的试用期。八是公布结果。通过新闻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公布选拔结果。
问:这次报考资格条件的设置有什么依据,有哪些情况需要注意?
答:各类职位的报考资格条件,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设置。
市直单位副县级领导职位:一般要求正科级领导职务满1年或副科级领导职务满4年,大中专院校中层正职领导职务满1年或副职领导职务满4年。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年龄在47周岁以下。个别职位资格条件作特殊设定(团市委副书记职位要求正科级领导职务,或副科级领导职务满3年,大中专院校中层正职领导职务,或副职领导职务满3年;市委党校职位要求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市林业局纪检组组长向女干部选拔)。个别职位还允许高新技术企业、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部分非国有金融机构、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副职以上(含副职)满2年的报考。面向乡镇(街道)党政现任正职选拔的职位要求乡镇(街道)党政现任正职满3年,党政正职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县(市、区)党政副职领导职位:要求正科级领导职务满1年或副科级领导职务满4年,大中专院校中层正职领导职务满1年或副职领导职务满4年,高新技术企业、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部分非国有金融机构、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副职以上(含副职)满2年。年龄在33周岁以下(其中面向非中共党员和少数民族干部选拔的要求在34周岁以下),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问:如果想参加这次竞争性选拔,应怎样报名?资格审查工作有哪些要求?
答:大家具体可以浏览温州党建网,参阅我们发布的《公告》。这次报名工作,采取组织推荐报名与个人自荐报名相结合。组织推荐的报考人员,由推荐的市直单位各党委(党组)、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初审。属于个人自荐的,在报考期限内携带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工作证、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报名登记表、任职时间证明和符合目标职位要求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各县(市、区)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向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名并接受资格审查,其余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请到市竞争性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报名并接受资格审查。每位报名者只能报考一个职位。初审通过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原报名点领取准考证。笔试后,对面试入围人员,进行资格复查。资格审查贯穿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全过程。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报考人员应对报名登记信息和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和任用资格。
问:大家对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笔试和面试十分关注,请你谈谈笔试和面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笔试、面试是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主要程序,也是实现科学遴选人才的关键环节。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笔试、面试,突出能力素质这个导向,倡导“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笔试主要测试报考者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考察了解报考者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对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通过笔试和面试,切实把综合素质高、实际能力强、适岗性强、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报考者应凭自己日常积累的真才实学参加考试。我们没有指定专门的复习资料。
问: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增加了素质考核环节,请你谈谈具体是怎么实施的?
答: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在传统的考试考察环节基础上,增加素质考核环节,就是对面试人员的基本条件进行量化考核,主要包括学历学位、任职时间、领导岗位经历、基层工作经历等要素,最后形成一个分值。素质考核主要目的是使考试和平时考核相配套,避免“高分低能”。
问:这次竞争性选拔实行全程量化评价,请你介绍一下这个做法。
答: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对考试、考核、考察评价实行全程量化,除对笔试、面试和素质考核都进行量化评分之外,对考察也进行量化评分,最终将各个环节的分数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评价分数。竞争性选拔实行全程量化,进一步增强公开选拔干部的客观性及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的主观影响,有利于同一职位不同人选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增强公开选拔干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摘自6月3日《温州日报》)